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法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法学思想 | 法官风采 | 法苑文化 | 普法天地 | 专题报道 | 法律法规 | 庭审直播 |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法学思想 -> 案例评析

自动投案后未如实供述作案工具,对其他犯罪事实 供认不讳,不影响自首的认定

—— 陈海军故意伤害案

  发布时间:2014-10-23 13:14:38


一、基本案情

2011年5月27日23时许,被告人陈海军在拜城县“温泉娱乐宫”和在此工作的朋友高鹏一起时,由于高鹏与81号包厢内消费的“众泰煤焦化”职工宋大志等人因口角发生厮打,陈海军遂上前帮忙,与宋大志厮打起来,在厮打过程被告人陈海军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宋大志大腿扎伤,后宋大志因伤重被送往拜城县人民医院救治。

经拜城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和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刑科所法医鉴定,被害人宋大志的伤情属重伤害。

案发后,被告人陈海军向拜城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投案,如实供述了事发经过,但在作案工具上隐瞒了用自己携带的匕首伤人的事实,称系用碎啤酒瓶扎伤被害人,直至公安机关第四次对其进行讯问时才如实交代。

二、案件焦点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陈海军向拜城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投案后,虽如实供述了事发经过,但在作案工具上有所隐瞒,直至公安机关第四次对其进行讯问时才如实交代,不构成自首。被告人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系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作案动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虽未如实供述作案工具,但该作案工具的确定并不影响案件定性和量刑,同时被告人在公安机关第四次讯问时已如实供述,应认定为自首。                                                                                                                                                                                                                                                                                                                                                                                                                                                                                                                                                                                                                                                      

三、法院裁判要旨

拜城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海军无视国家法律,故意损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惩处,故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伤人事实,虽未如实供述作案工具,但该作案工具的确定并不影响案件定性和量刑,同时被告人在公安机关第四次讯问时已如实供述,应认定为自首。被告人陈海军案发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了作案动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虽在公安机关前三次对其进行讯问时,将作案工具匕首说成是随手捡的碎啤酒瓶,自认为可以避重就轻,在公安机关第四次对其进行讯问时,被告人陈海军供认了用匕首扎人的事实。虽然被告人在公安机关的前三次供述中对作案工具未如实供述,但其完整的供述了作案动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等基本事实,也不影响正确定案,且在公安机关第四次对其进行讯问时作了彻底的如实供述,故其行为可认定为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应予以支持。鉴于被告人陈海军家属在事发后支付了被害人的医疗费、家属交通费等,被告人在庭审中又与被害人就民事赔偿达成调解协议并实际履行完毕,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可以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同时被告人陈海军在庭审中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亦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陈海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被告人陈海军以一审判决过重为由提起上诉。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陈海军遇事不冷静,义气用事,在发生纠纷时为给朋友帮忙,持刀捅刺被害人左大腿致其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重伤)罪,应依法予以刑事处罚。案发后,陈海军能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犯罪事实,并在案发后由其本人和亲属主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在一审法院调解中又主动赔偿被害人35000元,得到被害人的谅解。鉴于被害人在本案事发时有一定过错,被告人犯罪时刚过18周岁,无前科,为朋友义气伤人,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挽救教育能认罪悔罪的青少年,对其判处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项、第七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拜城县人民法院(2011)拜刑初字第101号刑事判决中被告人陈海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的判决部分;

二、上诉人陈海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四年。

五、法官后语

本案二审并未涉及被告人陈海军自首的认定问题,公诉机关拜城县人民检察院对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陈海军构成自首没有异议,二审系因被告人认为一审判决过重提起上诉而引起,二审法院继续了一审法院对被告人自首的认定。

本案一审的核心问题是被告人自动投案,如实交代了作案动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等基本犯罪事实,但对作案工具作了隐瞒,是否影响自首的认定。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本案对被告人自动投案没有争议。而所谓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如果是忘记交代非主要的枝节问题,或者是在非主要的枝节问题上交代得不真实,不能从而否定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在具体案件的各种事实、情节中,能够决定行为人行为性质界定的那些事实、情节,亦即决定着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犯罪,是构成此罪还是构成彼罪的定罪事实,无疑属于行为人的“主要犯罪事实”。而所谓“主要犯罪事实”,应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为的性质认定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情节,即定罪事实;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节,即重大量刑事实。而所谓的“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节”,则应是指决定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适用的法定刑档次是否升格的情节,以及在总体危害程度上比其他部分事实、情节更大的事实、情节。

本案中,被告人陈海军自动投案,如实交代了作案动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等基本犯罪事实,虽对作案工具作了隐瞒,但并没有给司法机关对其定罪量刑带来障碍,同时,其再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第四次讯问时也作了如实交代,那么,没有道理认为其未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不认定其自首。

          

             注: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人民法院  罗永怀

文章出处:刑事审判庭    

关闭窗口
地址:新疆拜城县胜利路24号   邮编:842300   电子信箱:bcfayuan@163.com   立案咨询电话:0997-8692325   电话:0997-8692336   网站分管领导:汪卫东   投诉电话:0997-8692321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新ICP备16001863号-2

您是第 4560422 位访客